韶关市职工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韶关市职工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上一篇:韶关市职工大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专业代码 4603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学 制:三年(业余班) 教育类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学历层次:专科 五、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产品组装、调试、质检与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维修等工作。 六、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实践能力,适应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并且对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初级设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有: 在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基础上,重点掌握电气技术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及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现代操作、制造和加工方法。 在掌握简单电力拖动基本环节应用及设计、机械零件测绘及简单设计、计算机绘图、传感器技术检测、液压与气动、单片机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编程及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知识和编程等的基础上,形成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能力。 具有设备管理、生产组织与管理及相应本专业技术售后服务能力。 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知识、能力、职业态度要求主要有: 1.毕业生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合格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 (2)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 (3)具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强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6)具有较好的发展后劲,能够追踪职业发展趋势,捕捉行业前沿信息。 2.毕业生知识要求 (1)具有绘制工程图(机械装配图及零件图、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液压与气动系统原理、设备安装平面图)的基础知识; (2)掌握相关国家标准与安全规范;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动、单片机应用和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等技术的专业知识; (4)具备一般机床电路安装与维修能力; (5)了解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6)具备一般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知识及编程的初级能力; (7)具备修改控制程序和针对常用机电设备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8)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表达与应用能力。 3.毕业生能力要求 (1)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的工作能力,能够按企业要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2)具有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领域就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3)具有主动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的能力,可以胜任企业新岗位; (4)具有经过短期的经验积累或进修,向更高要求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4.毕业生职业态度要求 (1)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敬业意识,诚实守信; (2)具有公民的责任意识、社会活动组织、参与意识; (3)具有较强的生产安全、成本核算、团队协作、敬业奉献意识。 七、职业证书 毕业生可参加电工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与说明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共有四类课程。 公共课程9门: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6门:包括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机械零件与典型机构、机电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专业课程8门: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应用、机床电路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应用、机电一体化综合技能训练、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自动化综合实训、毕业实习。 专业选修课程5选3:工业机器人运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电工上岗训练及考核、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见表1。 表1 专业核心课程及其主要内容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科(业余三年制)专业
注:标有“●”符号的课程为考查课,其余为考试课。
十、毕业条件 学生在学习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修完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门数,完成毕业实习,各科成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十一、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专任实训教师要具备对应的中、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 3.本专业专任专业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4.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5.专任专业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 1.校内专业实训基地 1)电子电工实训室 服务课程:主要用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测量与传感器应用、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应用实训课程教学。 基本配置:电工试验台、数字频率计、接触调压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电阻箱、学生电源、数字万用表、电子管毫伏表、示波器、通信维修专用电源、单踪示波器、教学示波仪器、二线示波仪器、音频讯号发生器、双路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防静电控温电烙铁、防静电热风返修台、通信维修专用电源、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毫伏表等。 实训项目:电工实验、电子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线路板设计与焊接等。 2)自动化运动控制实训室 服务课程:主要用程序设计语言、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实训课程教学。 基本配置: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计算机、485通讯模块、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调。 实训项目:三相异步电机起动控制、PLC通信、变频器基本功能参数设置、触摸屏控制等。 3)职业技能综合实训室 服务课程:主要用于可编程控制系统、机床电路安装与维修等课程实训教学和电工培训、考证。 基本配置:电工维修考评单元、可编程控制系统考评单元。 实训项目:维修电工基础培训、PLC系统基础培训、机床电路安装与维修训练、电工综合培训。 4)生产线实训室 服务课程:主要用于自动线综合实训、机器人与机械手、现场总线应知技术、机电一体设备管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实验或实习教学。 基本配置:自动生产线、触摸屏、变频器、计算机、编程软件、可编程序控制、万用表、气动装置、翻转机械手、分拣机械手、工业机器人、各种传感器和相关拆装工具等 实训项目:生产线自动分拣项目、单站实训项目、多站实习、气动实训、传感实训等。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选择行业特点突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才需求量打的企业作为高效依托型、合作紧密型、动态遴选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习。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教材及图书资料 学校教材及图书资料丰富,馆藏图书量为16万余册。馆藏文献以石油、化工、冶金、材料、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管理、建筑、人文学科为主,具备培养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2.数字化资源方面 学校已建立数字化校园网,具有学籍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拥有电子图书32万余册,所有教室都配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设备。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习实验法、讨论法、“产、教、学”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2)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具,仪器设备等。如: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模拟仿真、实验实训设备、展示台等。 (3)教学组织形式: 韶关市职工大学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面向工程、注重实践的应用人才培养的传统。以系统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专业建设方面,依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集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开放性为一体进行了发展与建设。 在实践教学方面,按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原则,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改革为抓手,着力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以科研、教改促进教学工作;改革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验教师与理论课教师的交流与融合,提高实验队伍水平;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为实践教学规范化运行建立保障机制。以系统的观念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必须系统全面改革”的教学改革思路。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评价的模式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知识评价-能力(技能)评价并重。 2.评价的方式 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书面考试、观察、口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等,进行整体性、过程性评价。 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考核。 考试科目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学期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考查科目的成绩,按学生单元测验、实验、实习、作业、课堂讨论、平时学习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成绩记载采用百分制。 (六)教学管理 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我们在加强整体师资梯队的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成立了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采取听课的方式不定期地抽查专业教师的授课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予以纠正。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开展评教活动。另外,建立了任课教师互相听课制度,各任课教师交叉听课,以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授课质量。 (七)毕业实习管理 毕业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此课程以学生毕业实习为主,学校安排教师通过远程网络等形式进行辅导答疑。学生通过在企业从事建设、管理、生产、服务一线的岗位锻炼,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从事实际专业工作的能力、职业道德修养,为职业生涯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和职业竞争力。 (八)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主要包括专升本、专项新技术培训等。专业主要面向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下一篇:最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