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日记 韶关市技师学院驻村党建指导员普通的一天
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还沉寂在香甜的睡梦中,翁城镇墨岭村驻村工作队党建指导员、我院教师华梓翔已早早起来,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楼顶打起了太极拳,那看似柔和、缓慢的招式,却显得有几分急促…… 不一会儿,华梓翔和驻村第一书记碰面后,一同出发来到了墨岭村第八小组正在建设的“新红桥”场地上,该桥是七、八、九村小组农田机耕路主要干道上的一座桥,是惠及三个自然小组的民生工程。该桥由于常年被溪水冲刷,且结构老旧,几乎不能供承载载重的小型农用车通过。由于惠及民生问题,华梓翔和驻村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我院和厚街镇政府帮扶单位申请合作危桥建造,申请很快得到了支持。 我院领导入村指导工作 随后他们转向下一站——另一座桥。这座桥是通往贫困户马图昌和马光伟等部分五组马屋的唯一道路,也是马屋和部分六组农田耕作的唯一干道。由于上半年雨水季节,溪水把路段冲毁,车辆无法通行。工作队得知情况后,马不停蹄地联系各部门和企业,最终得到爱心企业捐赠建造。党建指导员华梓翔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放在心上:“来墨岭村之前,我院党委领导特别嘱咐过,到村工作后,扶贫工作一定要精准落实,尤其是民生工程,惠及贫困村今后的民生生产发展建设,要大胆做,我院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民生工程得民心,党委情系乡村百姓,党委书记、院长岳永胜同志和学院分管副院长邱福坚同志在2019年分别入村4次和5次进行调研和指导,密切关心墨岭村发展,把墨岭村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谋良策、出实招。 我院领导参观新红桥建设
驻村工作队监察两项民生桥工程建设后,回到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吃了个简单早餐后即刻和村“两委”干部开碰头会,研究村里集体增收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及墨岭村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的细节。该项目是华梓翔今年5月10日驻村、全面熟悉村的情况后的首个党建项目建设。华梓翔知道,贫困村的基层党建普遍薄弱;拥有4年团建工作经历的他更知道,党建工作也一样:在心,不在形。只有把党员觉悟提高和力量发挥出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才是乡村振兴的长久发展之路。他经过一个多月的琢磨,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力发展党建的契机:墨岭村早在1994年已被翁源县人民政府评为革命老区,可以把几乎已被大家遗忘的破旧“思源室”重新打造起来,打造出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华梓翔向我院党委主要领导汇报后,得到了我院党委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我院党委表示全力协助村委建设该项目,愿与村委一起把墨岭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精神传承下去。该项目同时也得到了村“两委”的一致同意。
我院领导参观墨岭红色文化 党建系列活动(学院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 党建系列活动(党员参加自愿者服务群众) 在随后建党98周年的7月1日来临之际,华梓翔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不仅请来了我院党委慰问团慰问困难党员,同时还召集了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加义工自愿服务群众,与墨岭小学少先队员齐升国旗、同唱国歌,集体参观破旧“思源室”,通过一起缅怀墨岭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把系列活动推向高潮。紧接着在全体会议上,重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方案得到全体高度评价和一致赞同,村民代表大会也一致同意建设。 党建系列活动(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系列活动(缅怀墨岭革命先烈) 党建系列活动(党心带领童心) 上午会议顺利结束,紧接着扶贫工作队投入到千丝万缕的扶贫工作:扶贫系统、各种项目和扶贫资料的整理,各种文件的解读,各种表格的统计和填写……每一件都是重中之重,扶贫工作队丝毫不敢懈怠,经常要同时接到七八件工作任务,不能解释,不能推脱,只能默默地争分夺秒去做,而且不能出错。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不仅练就了“分身”术,还学会了各种技能。 一个上午很快过去。吃了中午饭,华梓翔电话约了几个贫困户下午下田间拍产业。打了个盹,在村委干部和电脑员的陪同下一同到田间拍摄。华梓翔常说,在产业种养上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贫困户邓添起家,特别是他那刚满22岁的儿子邓顺福,已成为村里产业种养致富带头人。他种植的甘蔗是全村最好的,这并非对甘蔗情有独钟,问起原因,邓顺福高兴地回答:“我的技术都在韶关市技师学院派出的到村给贫困户进行农业技能培训的老师那学来的,听说还是农校的老师,很专业,这几年都是技师学院的老师们过来给我们培训技能,我年年都去听。今年学院搞的那个‘粤菜师傅’培训真好,我找到了女朋友,一向不会做菜的我,现在也可以做几道菜给我女朋友吃了……” 一个下午的拍摄工作很愉快,回到村委已是将近傍晚。华梓翔带上了半条甘蔗与在电脑前忙碌的第一书记分享,还在晚饭期间不停地与他分享今天下午的田间乐趣…… 贫困户邓添起家产业(致富带头人)
晚饭后,第一书记和华梓翔两人很默契地带上自己的“工具”——手电筒开始穿梭在13条村的每一个巷道。他们逐一来到63户贫困户家中闲谈,并把农户们的意见和建议一一记录在“回头看”的八有本上。 驻村工作队夜间走访贫困户
晚上走访完,回到村委已是深夜,就像村民常提到的那样:不论是艳阳高照的白天,还是村民晚归休憩的夜晚,人们总是能看见他们工作队走村串户、忙忙碌碌的身影。“披星戴月出门走,风高月黑把‘家’还”,这句话已经成了墨岭村驻村工作队的常态。他们知道为了打赢这脱贫攻坚战,必须日夜兼程。这是他们一天的普通工作,华梓翔说:过得很充实,不敢说一天的工作已完成,因为明天一样的工作还得继续干,明天的太极拳还得继续练……
运营:学院办公室 文字:华梓翔 摄影:华梓翔 排版:黄晓艳(学生) 审核:刘丽萍
下一篇:最后一页 |